口湖鄉 | 公私立國民中學網
口湖鄉(臺灣話:
Kháu-ôo-hiong)位於台灣雲林縣西南沿海,其所屬的外傘頂洲為全台最西端,西濱台灣海峽,養殖漁產豐富,地方特產米粉、巧味芽、鰻魚、烏魚子。古稱尖山堡,本名象鼻湖。[3]口湖古稱尖山堡,本名象鼻湖,明末清初期,在今日口湖、四湖、台西沿海一帶,形成南北長達30餘里的長方形大潟湖,狀似象鼻,所以初期來到本地開墾的先民稱呼象鼻湖。日治時代口湖東堡與口湖西堡,緣於莊民遍種黑子麻,故稱烏麻園,後因魚池多且廣闊如湖,日治昭和16年(1941)改稱為口湖。
清領時期屬於諸羅縣尖山堡,日治時期設口湖庄,轄屬台南州北港郡。
舊金湖港,也被稱為下湖港,即今雲林縣口湖鄉,四湖鄉,臺西鄉一帶,是雲林縣唯一的對外港口,也是北港溪的出海港,《雲林縣采訪冊》記載:『北港溪即笨溪,在縣溪南四十五里,南隸嘉義,北屬雲林,為二邑分界之所,源出沙連堡之清水溪,由大坵田通濟圳,入白沙敦之鹿莊,紆迴至北港。』『從興化店鹽水埔西南出口,入尖山堡之無尾敦山仔匯而入下湖港出海。』
因南北長達三十餘里,狀似象鼻,所以又稱象鼻湖或樹苓胡,在《東溟紋後集卷》中即清楚地記載樹苓湖的方位,北距臺西十五公里,外有西沙山汕兩道,內匯為湖,上下三十餘里,以五條港為上湖,樹苓湖(金湖港)為下湖,內水深自一丈七,八尺至四、五尺不等,自岸約逾十里,潮大時一望汪洋,潮退時候海灘至岸淤五、六里。上湖口門久淤,惟下湖可進大商艘,海岸寬闊,居民無多,門口復遠,力難到,亦無險可據守。
在道光中葉即取代猴樹港而成為笨港對外運輸的河口港,且根據《臺灣輿圖纂要》記載:『出湖,舟遇逆風,可泊寄於此;舟至鹿港口,猝遇北風,逆不得入,則沿海岸深處,駛往下湖,或樹苓湖灣可避也。』
下湖與樹苓湖具有轉運和休息的功用,因此港街上商販雲集,人口眾多,成為當時非常繁華的港口商鎮。
位置[編輯] ...